为什么你已经吃饱了,但还是会继续吃?
- xiao chu
- 2024年1月9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我们继续吃,没有放下手中的餐具,可能有很多原因。
还没吃饱,还没吃满足,因为别人也在吃,因为没吃完,等等。
这些交织作用于你的大脑中,最后会形成一种无意识的咀嚼,而等你终于停下的时候,感觉已经吃多了。
任何一个饮食行为背后都有丰富的原因。你会继续吃的原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几大类。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第1类,社交压力。比如别人都还在吃,你为了和他们保持一致,或者不吃你也没别的什么事情可做,所以继续吃,尽管你已经饱了。
第2类,味觉追逐。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也就是说你刚吃的时候,饥肠辘辘加上对于食物的新奇,使你感受到了异常的美味,而你希望更多地重温这种体验,也就是说你是在追逐自己的味觉体验。
但是你会发现,你越是想在下一口中重温前几口的惊艳感,就会越失望地发现很难。你吃得越多,越觉得没有前一两口好吃了。
第3类,无聊的情绪。最容易诱导你无意识的继续吃的情绪,就是无聊。在无聊的时候我们渴望能做些什么,这在根本上来说是我们的一种焦虑,我们担心浪费生命浪费时间,终极原因是对于生命有尽的死亡焦虑。
吃东西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我在做些什么的成就感,这也可以用来解答为什么我们在压力很大的时候,我会渴望吃东西。
尽管吃东西对于解决你的难题并没有什么实在的用处,但他会让你产生一种:我正在做些什么,而没有在原地无动于衷的心理安慰。
第4类,无意识的道德评判。因为我点了,我购买了,我不能浪费,所以我必须吃完。
“我不能浪费。”是植入在很多人脑海中的核心信念,甚至成为了一种本能反应和内心评判:浪费是可耻的,浪费有罪。我是好的,我不能浪费。
我想,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看,浪费的意思。
什么是浪费呢?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说,你让食物进入体内,经过消化吸收之后排出。和你让他留在餐盘里,直接作为厨余垃圾回收,最终的归途是一样的,都是回到土壤,天空,水中去。
只是,如果你把他们全部吃下去,相当于让他们进入身体走了一遭,身体要消耗能量去处理这些食物,吸收它们当中的营养物质,当然了,如果摄入过多,身体就会储存成脂肪,以备不时之需。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所谓的浪费可能更多的是经济意义上的浪费,也就是我既然花了钱买了它,那么我不吃完就是浪费。
当然了,你也可能会说,自然辛辛苦苦地生长出这些植物,农民把他们培养,收割,厨师把它们做成食物,这中间经历了很多的环节,我把它们全部吃完,是对于大自然以及对于准备食物的人的尊重,也是对于粮食的尊重。
也有人会说,你知不知道在非洲还有人吃不饱饭?
不过我们可以试着换个思路想一想,首先自然生长出植物,农民栽培植物,厨师进行烹饪,如果说他们都有一个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最终的你能够享受到这些食物,那么把它们吃到让自己的身体觉得过撑不舒服,是他们的愿望吗?
我们可以再换个思路想一想,你所指的不浪费是指不浪费已经准备好的食物,那么如果这个餐厅今天进了10斤肉,而如果这些肉不被全部消费完就要处理掉,就像面包店会处理没有卖掉的面包,那你是否也要把这10斤肉全部吃完呢?
关于非洲的问题,你有没有把面前的食物吃完,并不能够决定他们是否会继续挨饿。有这样的同理心是很值得赞赏的,只是有的时候事物之间的关联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
这样分析一下,你会发现所谓的不浪费应该被重新认识和定义,我所认为的不浪费是指你根据自己所需要的食量以及当时自己的饥饿程度,在点菜的时候就选取适当的份量,适合的食物。不要造成自己不知道吃哪样好,最后哪个都无法享受,还都吃不完的局面。
如果某一次你不小心点多了,那么没有关系,下一次,你就会有充足的经验。你知道了自己的分量,知道自己最想吃的是什么,这样就好了,不必让每一顿饭都背上沉重的道德意义和负担,还是那句话,不要批判。只是观察,你不是做了某一件错事,你是获得了某一个重要的经验。

Noddle with PAK-choi, a typical dinner in China.
Comments